当前位置:首页 > 试题题库

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

时间:2022-09-21 18:05:59 作者:美篇推荐 字数:2388字

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①察举制 ②科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B、①九品中正制 ②察举制 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科举制

D、①科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察举制

答案:

C

解析: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确立。主要特征为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及选取人才,推荐予上级或者中央,被试用及考核后, 再任命为官职。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者,按成绩评定等第,无论高下,均能授予相应的官职。

九品中正制,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朝廷选用官吏的依据。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知识扩展: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