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读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造句

之君的造句

之君造句



1、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在对待道家思想和道术治国事务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2、润之为人,向来死不认错,对罪己诏那是极端鄙视,认为承认错误那是亡国之君才干的事情。

3、三国之君皆淫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

4、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5、神宗见司马光固辞不受,使召其入宫问道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杨雄兼而有之。

6、西门豹曰:“臣闻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亡国富库的出处。

7、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奸宄得志,纪纲不立。

8、这是一个宵衣旰食励精图治的勤勉之君,可是其文化上的呆板,也让人难以忍受。

9、若以继统而即当考所继之君,则宜考武宗矣!以武宗从兄,不当考;而考孝宗,又抹煞武宗一代矣!

10、我可闭于桃核内,而仍自认我是个无疆限之君主。莎士比亚。

11、祂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之君

12、况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此圣人之所必诛,贤者之所不取,惟世之君子,尽绝其习,此风自可惭息。

13、归命侯臣皓之君吴也,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保,危亡之衅,实由於此。

14、我开始有点了解大杲臣子的想法:让天下共同得享盛京的富强,把天下交给最强干的君王。虽然他们的君王也有点毛病,但比起另外二个,比起前朝大多数君王,更有能力。好坏不是评价一国之君的标准,能力高低才是。

15、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

16、创业垂统之君,躬行节俭以示子孙,其末流犹入于淫靡,况示之以侈乎!乃云“无令后世有以加”。

17、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这哪里是一位亡国之君?这分明是一位励精图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圣明天子啊。

18、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19、金舆乃贵人所乘之车,譬之君子居官得禄,非常利于职场运和事业的发展,积极努力进取应该有所进步。

20、周武王是周朝开国之君,他的曾祖古公亶父,有泰伯、仲雍、季历三个儿子。

21、再看客官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两耳之垂超过凡人,真是洪福齐天,不久必定黄袍加身,成为当今之君无疑!

22、还不止如此。他为了阻止哀家的人去江都皇宫抓你,竟不顾一国之君的责任,枉送了三十万人性命,只为救你一人……莫言殇。

23、在君子看来,它已经失去了乐表达人情的初衷,郑卫之声、桑间之音,都是乱国之君的所好。

24、而且还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崇祯帝,一个声名赫赫的亡国之君,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却最终换的个‘自挂东南枝’的悲剧的皇帝。

25、结绳而治,安得镌文告成!夷吾又云‘惟受命之君然后得封禅。

26、我算是什么一国之君,大权旁落,牝鸡司晨,宦官挟天子以令诸侯。

27、博文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28、至汉、晋之君,逮于隋代,不使兵士素习干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

29、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

30、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31、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32、那等废物,也配做一国之君?你父亲不过是把他当傀儡,若非先帝遗诏,且你父亲曾受先帝一饭之恩,那蠢货早已身首异处。

33、只要有忧思勤勉之君,贤劳之臣,迁亦可保,不迁亦可保;无其君,无其臣,迁亦可危,不迁亦可危。

34、我曾一念之错,授轩九黎之君以行云布雨之法,惹。

35、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36、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37、而元济效希烈之狂悖,谓无天地,人之凶险,一至于斯!是知王者御治之道,其可忽诸!赞曰圣哲之君,慎名与器。

38、定公十年,齐、鲁之君在夹谷会盟,孔子主持“相礼”。

39、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

40、朱砂御笔,字字珠玑,这本该是一国之君分内之事,她的丈夫却以风疾头痛只由全都推给了她……裟椤双树。

41、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

42、至于嗣位之君,参差不一,宜有定制。

43、太子豺狼野心,也没有明君潜质,去年东北大战,若不是他贪功冒进,三十万大军又何尝会灰飞烟灭!此乃亡国之君也!奴才请皇上三思!

44、与其得罪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我何之百姓。

45、朕念你系小邦之君,误听邪言,兵犯上国。

46、是以三代以前,海内诸侯,何啻万国,有民人社稷者,通谓之君

47、总之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宁学淮阴之将兵,多多益善;毋为平原之从者,碌碌无奇。

48、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49、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无形者,物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

50、史书上记载得清楚明白,国主孟昶是个昏愦无道之君,国破之日,为时已不远。

51、那时景公正自命为有为之君,想恢复先世桓公的霸业,很宠信晏子,几次想奖赐晏子,扩建相国府,都被晏子婉辞了。

52、今闻老爷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国之君,若主上病愈,老爷江山有份,我辈皆臣子也,礼当拜请。

53、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54、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

55、作为一代守成之主、文治之君,宋文帝无疑是成功的,但其过于宽恕乃至宽纵的性格特征也是他北伐失利以及身遭屠弑的主要原因之一。

56、大唐仁德之君,必然允从,自然还回太子。

57、他说,古时候的这些开国之君,“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机,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58、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者,当知中国时有好道之君

59、君不似人之君,相不似君之相,垂老之痛心,冶游之浪子,拥离散之人心以当大变,无一非必亡之势!

60、岂意赵公明不守顺,专行逆,助灭纲败纪之君,杀戮无辜百姓,天怒民怨。

61、成王败寇”是史籍中的通则,倘若刘濞的队伍一举成功,那他很可能成为明成祖朱棣之前的“靖难”之君,“七国之乱”就要改写成“七国靖乱”了。

62、而在这凡人国度三年,自己财权,美色,挥手可来,什么王公大臣,一国之君,在自己面前也要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狂妄自大之心,此时在宋宝心中急剧膨胀。

63、故自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

64、北辰之神,苍青之君,广兮长空,以翱以翔。

65、原来忽必烈作为开国之君,志向远大,他想统一全中国,“大有为于天下”,并曾在金莲川研究帝王之道。

66、白玉兰是高贵清丽的花。她清雅华贵、艳而不妖。是花中之君子,你看那犹如雪涛云海的层层花朵,实在蔚为壮观。

67、臣虽设词慰藉,而俄之君臣,怀憾难消,此其难四也。

68、嫁汉是为了穿衣吃饭那是老百姓的俗论,对于身为一国之君的女王来说,条件则要更加苛刻的多,丈夫必须英武刚烈,多谋善断,人品倒也退其次。

69、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70、其谨愿恬淡,无愧乎古之君子,而所遇之酷,至于此极,诚非常理之所可测矣。

71、天子之怒,血流成河,即便李善仁义之君,但取他刘希一人的性命,倒也是轻而易举,甚至是视若儿戏。

7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73、而反观中国古代的许多昏暴之君,之所以败国亡家,也往往与朝纲独断、拒谏饰非有一定关系。

74、事实上,有清一代,无宦官之乱、无外戚之祸、无荒淫昏戾之君,无帝后被废被杀,应该算是“安定团结”。

75、母后是想包庇他们吗?朕身为一国之君,应当亲贤远佞,如若徇私舞弊,怎能让天下的百姓信服!母后你难道不想看到一个盛世之景吗?

76、可这李玉皓齿娥眉,淡蓝彩绣蛱蝶裙装亭亭而立,却是哪有亡国之君的半分样子。

77、恪恭匪懈,以保名位,诚所谓持盈守成,太平之君子。

78、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79、故哀宗之哀,还在于“自知无大过恶”,却“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此为介介耳”。

80、源氏之君心中正懊恼着,又逢雨点纷纷下落,山风飕飕地吹,瀑布的响声比往常显得更大。稍带困意的诵经声间歇地从上面的佛堂传来,倍增悲凉。

81、赵霰身为国君无所作为,只会大兴土木修造宫殿游园,日日醉酒淫乐,夜夜笙歌不绝,相比桀纣犹有过之,十足是个亡国之君

82、高中的时候我老上课睡觉,一次历史课,上到三国人物,老师把我喊醒问我:“仁义之君是谁啊?”“刘备!”我睡眼朦胧的说。“你爸谁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刘备!”。

83、古之君子,策名委质,翼翼小心。

84、古之君子,重神交而贵道合。

85、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王邪!夫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谋也。

86、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

87、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

88、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山河。

89、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90、剑乃百兵之君,刀不过是臣子,什么是君臣佐使你难道不懂吗?

91、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92、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欺凌实甚,情所难堪,因此七恨之故,是以征之。

93、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94、我至今仍记得主人父亲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那时的表情俨然不像是一位古稀之年的当朝之君

95、由此观之,圣人之君人也,勤民至矣。

96、陛下,你身为一国之君,理应明辨是非、洞若观火,分清什么人是忠臣良将,什么人是奸臣小人;分清什么话是逆耳忠言,什么话是谗言诳语。

97、如今国势颠危,岌岌不可终日,我若徒守礼之节文,终丧三年,这国事还有可为吗?那才叫作弃义背礼呢!空守着这终丧三年之节文,不过徒为后之君子所讥笑罢了。

98、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99、他,一国之君,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却在她的身上,输了那颗心。

100、尽管人们对它的解说仍有岐义,但是封建时代稍为开明之君主和比较廉正之官吏基本上均较重视民为贵的思想。

1、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在对待道家思想和道术治国事务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2、润之为人,向来死不认错,对罪己诏那是极端鄙视,认为承认错误那是亡国之君才干的事情。

3、三国之君皆淫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

4、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5、神宗见司马光固辞不受,使召其入宫问道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杨雄兼而有之。

6、西门豹曰:“臣闻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亡国富库的出处。

7、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奸宄得志,纪纲不立。

8、这是一个宵衣旰食励精图治的勤勉之君,可是其文化上的呆板,也让人难以忍受。

9、若以继统而即当考所继之君,则宜考武宗矣!以武宗从兄,不当考;而考孝宗,又抹煞武宗一代矣!

10、我可闭于桃核内,而仍自认我是个无疆限之君主。莎士比亚。

11、祂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之君

12、况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此圣人之所必诛,贤者之所不取,惟世之君子,尽绝其习,此风自可惭息。

13、归命侯臣皓之君吴也,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保,危亡之衅,实由於此。

14、我开始有点了解大杲臣子的想法:让天下共同得享盛京的富强,把天下交给最强干的君王。虽然他们的君王也有点毛病,但比起另外二个,比起前朝大多数君王,更有能力。好坏不是评价一国之君的标准,能力高低才是。

15、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

16、创业垂统之君,躬行节俭以示子孙,其末流犹入于淫靡,况示之以侈乎!乃云“无令后世有以加”。

17、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这哪里是一位亡国之君?这分明是一位励精图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圣明天子啊。

18、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19、金舆乃贵人所乘之车,譬之君子居官得禄,非常利于职场运和事业的发展,积极努力进取应该有所进步。

20、周武王是周朝开国之君,他的曾祖古公亶父,有泰伯、仲雍、季历三个儿子。

21、再看客官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两耳之垂超过凡人,真是洪福齐天,不久必定黄袍加身,成为当今之君无疑!

22、还不止如此。他为了阻止哀家的人去江都皇宫抓你,竟不顾一国之君的责任,枉送了三十万人性命,只为救你一人……莫言殇。

23、在君子看来,它已经失去了乐表达人情的初衷,郑卫之声、桑间之音,都是乱国之君的所好。

24、而且还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崇祯帝,一个声名赫赫的亡国之君,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却最终换的个‘自挂东南枝’的悲剧的皇帝。

25、结绳而治,安得镌文告成!夷吾又云‘惟受命之君然后得封禅。

26、我算是什么一国之君,大权旁落,牝鸡司晨,宦官挟天子以令诸侯。

27、博文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28、至汉、晋之君,逮于隋代,不使兵士素习干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

29、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

30、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31、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32、那等废物,也配做一国之君?你父亲不过是把他当傀儡,若非先帝遗诏,且你父亲曾受先帝一饭之恩,那蠢货早已身首异处。

33、只要有忧思勤勉之君,贤劳之臣,迁亦可保,不迁亦可保;无其君,无其臣,迁亦可危,不迁亦可危。

34、我曾一念之错,授轩九黎之君以行云布雨之法,惹。

35、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36、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37、而元济效希烈之狂悖,谓无天地,人之凶险,一至于斯!是知王者御治之道,其可忽诸!赞曰圣哲之君,慎名与器。

38、定公十年,齐、鲁之君在夹谷会盟,孔子主持“相礼”。

39、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

40、朱砂御笔,字字珠玑,这本该是一国之君分内之事,她的丈夫却以风疾头痛只由全都推给了她……裟椤双树。

41、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

42、至于嗣位之君,参差不一,宜有定制。

43、太子豺狼野心,也没有明君潜质,去年东北大战,若不是他贪功冒进,三十万大军又何尝会灰飞烟灭!此乃亡国之君也!奴才请皇上三思!

44、与其得罪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我何之百姓。

45、朕念你系小邦之君,误听邪言,兵犯上国。

46、是以三代以前,海内诸侯,何啻万国,有民人社稷者,通谓之君

47、总之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宁学淮阴之将兵,多多益善;毋为平原之从者,碌碌无奇。

48、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49、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无形者,物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

50、史书上记载得清楚明白,国主孟昶是个昏愦无道之君,国破之日,为时已不远。

51、那时景公正自命为有为之君,想恢复先世桓公的霸业,很宠信晏子,几次想奖赐晏子,扩建相国府,都被晏子婉辞了。

52、今闻老爷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国之君,若主上病愈,老爷江山有份,我辈皆臣子也,礼当拜请。

53、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54、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

55、作为一代守成之主、文治之君,宋文帝无疑是成功的,但其过于宽恕乃至宽纵的性格特征也是他北伐失利以及身遭屠弑的主要原因之一。

56、大唐仁德之君,必然允从,自然还回太子。

57、他说,古时候的这些开国之君,“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机,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58、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者,当知中国时有好道之君

59、君不似人之君,相不似君之相,垂老之痛心,冶游之浪子,拥离散之人心以当大变,无一非必亡之势!

60、岂意赵公明不守顺,专行逆,助灭纲败纪之君,杀戮无辜百姓,天怒民怨。

61、成王败寇”是史籍中的通则,倘若刘濞的队伍一举成功,那他很可能成为明成祖朱棣之前的“靖难”之君,“七国之乱”就要改写成“七国靖乱”了。

62、而在这凡人国度三年,自己财权,美色,挥手可来,什么王公大臣,一国之君,在自己面前也要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狂妄自大之心,此时在宋宝心中急剧膨胀。

63、故自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

64、北辰之神,苍青之君,广兮长空,以翱以翔。

65、原来忽必烈作为开国之君,志向远大,他想统一全中国,“大有为于天下”,并曾在金莲川研究帝王之道。

66、白玉兰是高贵清丽的花。她清雅华贵、艳而不妖。是花中之君子,你看那犹如雪涛云海的层层花朵,实在蔚为壮观。

67、臣虽设词慰藉,而俄之君臣,怀憾难消,此其难四也。

68、嫁汉是为了穿衣吃饭那是老百姓的俗论,对于身为一国之君的女王来说,条件则要更加苛刻的多,丈夫必须英武刚烈,多谋善断,人品倒也退其次。

69、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70、其谨愿恬淡,无愧乎古之君子,而所遇之酷,至于此极,诚非常理之所可测矣。

71、天子之怒,血流成河,即便李善仁义之君,但取他刘希一人的性命,倒也是轻而易举,甚至是视若儿戏。

7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73、而反观中国古代的许多昏暴之君,之所以败国亡家,也往往与朝纲独断、拒谏饰非有一定关系。

74、事实上,有清一代,无宦官之乱、无外戚之祸、无荒淫昏戾之君,无帝后被废被杀,应该算是“安定团结”。

75、母后是想包庇他们吗?朕身为一国之君,应当亲贤远佞,如若徇私舞弊,怎能让天下的百姓信服!母后你难道不想看到一个盛世之景吗?

76、可这李玉皓齿娥眉,淡蓝彩绣蛱蝶裙装亭亭而立,却是哪有亡国之君的半分样子。

77、恪恭匪懈,以保名位,诚所谓持盈守成,太平之君子。

78、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79、故哀宗之哀,还在于“自知无大过恶”,却“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此为介介耳”。

80、源氏之君心中正懊恼着,又逢雨点纷纷下落,山风飕飕地吹,瀑布的响声比往常显得更大。稍带困意的诵经声间歇地从上面的佛堂传来,倍增悲凉。

81、赵霰身为国君无所作为,只会大兴土木修造宫殿游园,日日醉酒淫乐,夜夜笙歌不绝,相比桀纣犹有过之,十足是个亡国之君

82、高中的时候我老上课睡觉,一次历史课,上到三国人物,老师把我喊醒问我:“仁义之君是谁啊?”“刘备!”我睡眼朦胧的说。“你爸谁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刘备!”。

83、古之君子,策名委质,翼翼小心。

84、古之君子,重神交而贵道合。

85、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王邪!夫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谋也。

86、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

87、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

88、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山河。

89、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90、剑乃百兵之君,刀不过是臣子,什么是君臣佐使你难道不懂吗?

91、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92、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欺凌实甚,情所难堪,因此七恨之故,是以征之。

93、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94、我至今仍记得主人父亲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那时的表情俨然不像是一位古稀之年的当朝之君

95、由此观之,圣人之君人也,勤民至矣。

96、陛下,你身为一国之君,理应明辨是非、洞若观火,分清什么人是忠臣良将,什么人是奸臣小人;分清什么话是逆耳忠言,什么话是谗言诳语。

97、如今国势颠危,岌岌不可终日,我若徒守礼之节文,终丧三年,这国事还有可为吗?那才叫作弃义背礼呢!空守着这终丧三年之节文,不过徒为后之君子所讥笑罢了。

98、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99、他,一国之君,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却在她的身上,输了那颗心。

100、尽管人们对它的解说仍有岐义,但是封建时代稍为开明之君主和比较廉正之官吏基本上均较重视民为贵的思想。

101、中国历史上最为暴劣的开国之君,虽然拥有多方面的才干,但是心地狭窄,恶毒残忍,滥杀功臣,离间骨肉,多次违反传统礼法。

102、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纳谏如流,使得唐朝国运蒸蒸日上,唐太宗更是成为一代有为之君

103、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104、夫人,或许这是陛下放不下面子,要是真这样说了,那岂不等于陛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了?夫人,您要知道陛下乃一国之君,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啊。

105、刘辩改元后的第三天,董卓主持群臣大会,申明刘辩年幼愚昧,不配当一国之君,接着逼迫何太后下诏书废刘辩为弘农王,另立刘协为皇帝。

106、天经地纬之帝,求制礼乐之才;拨乱反正之君,资拔山超海之力。

107、一旦坐上那把椅子,就会变成孤家寡人,万寿无疆,孤独无边。你会得到一切,但也会失去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如他是一国之君,她就不是他的唯一了。

108、古之君子,绝友不出丑语。

109、从一国之君沦落为阶下囚,这种天人之际般的遭际变幻,对南唐李后主的词风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10、故世平主圣,俊艾将自至,若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获稷、契、皋陶、伊尹、吕望,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111、秦司空卫鱼的话很明白,他就差说当今周天子是桀纣之君了。

112、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

113、若大的大千世界,绵延上千万年,四天万界,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小女子我宁愿意抛弃这个世界,也不愿意辜负万乘之君的雨露之恩。

114、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

115、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116、朕不是文过饰非之君主,既然洞悉其弊,则迁善改过犹恐不及。

117、只不过顺治处死的宗室贵族更多,朝廷重臣更多,手段更加残忍罢了,亏很多人还赞皇太极和顺治父子都是仁慈之君,可笑之至。

118、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119、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

120、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苏轼。

121、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有比白马素车投降更好的收场吗?

122、古之君子,学欲其日益,善欲其日加,德欲其日起,身欲其日省,体欲其日强,行欲其日见,心欲其日休,道欲其日章。

123、但是,爹教训儿子,别人不好相劝,更何况这个爹又是万乘之尊的一国之君

124、灵魂猎夺者叱咤星汉醉江湖之君临天下飞叶摘星棠棣阋墙记。

125、北大关于文学哲学等学系,本来有若干基本教员,自从胡适之君到校后,声应气求,又引进了多数的同志,所以兴会较高一点。

126、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127、我们环顾一下上下左右,看看有多少“小国之君”——“一把手”说一不二,口衔天宪,在这个地区、这个单位,他已经南面而王,朕即国家,国家即朕。

128、今天看书,看到康熙皇帝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已经贵为一国之君,绩伟功丰,我很沮丧;但又看到同治皇帝在二十三岁时已经死了四年了,今年二十三岁的我心理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