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絼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絼
⒈ 古同“纼”。
异体字
- 紖
最读网絼字讲解
《说“緸”》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有一个颇为生僻的字——“緸”。“緸”读音为yīn,是一个形声字。
从字形结构来看,“緸”的左边为“糸(mì)”,这一偏旁往往与丝线等织物相关的事物有关。右边是“因”,起到表音的作用。这表明“緸”的读音与“因”有密切联系,同时其意义也与丝织品类有一定关联。
在语义方面,“緸”有以下含义。它可以指一种细葛布。在古代,葛布是一种常见的布料,由葛这种植物加工而成。细葛布质地轻柔、透气,适合制作夏季的衣物或者一些较为精细的生活用品。例如在一些古代文献记载中提到富贵人家穿着精美的緸衣,这不仅体现了这种布料在当时社会中的使用价值,也从侧面反映出穿着者的身份地位。
此外,“緸”还有缠丝的意思。这一含义体现了它与丝线操作相关的特性。在古代的手工纺织或者丝绸加工工艺中,缠丝可能是某个工序的操作,如将丝线按照一定的方式缠绕起来以便于后续的织造或者染色等操作。
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看,“緸”字虽然生僻,但却见证了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在那个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年代,人们对织物的材质、质地有着细致的区分和深入的研究。“緸”这样的字出现在古代典籍之中,反映了当时丰富多样的物质文化生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中,这种细葛布的制作工艺可能已经失传或者极为罕见,“緸”字也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它依然像一颗古老文化的遗珠,在汉字的世界里保留着往昔的记忆。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字时,仿佛能透过它看到古代工匠们在织机前忙碌的身影,感受到那个时代独特的审美和生活气息。

※ 絼的意思、基本解释,絼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絼【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丈忍切,音朕。《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置其絼。《註》鄭司農云:絼,著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鄭康成云:絼字當以豸爲聲。《釋文》亦作紖。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紖【卷十三】【糸部】
牛系也。从糸引聲。讀若矤。直引切
说文解字注
(紖)牛系也。牛系、所以系牛者也。周禮封人作絼。鄭司農云。絼、箸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後鄭云。絼字當以豸爲聲。按絼讀如豸。池爾切。漢人呼雉卽絼也。絼變作紖、而讀丈忍切。仍絼雉之雙聲。今人讀紖余忍切、則非也。少儀曰。牛則執紖。从糸。引聲。讀若矤。直引切。十二部。
交流分享
- 絼的词语
- 絼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