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蹠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蹠
⒈ 脚面上接近脚趾的部分:蹠骨。
⒉ 脚掌。
异体字
- 趵
- 跖
English
step on, tread on; sole
最读网蹠字讲解
《说“蹠”》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蹠”是一个颇为独特且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字。
一、字形结构
“蹠”为左右结构的字,从足,石声。“足”字旁点明了这个字与脚或者脚步相关的意义范畴。而右边的“石”字作为声旁,既表示读音,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这个字意义的某种关联。这种形声字的构造方式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通过形旁和声旁的巧妙组合,既方便记忆读音,又能提示意义类别。
二、字义解读
1. 基本义
- “蹠”的基本含义是大脚。《说文解字》中解释:“蹠,足下也。”这里的“足下”并非现代意义上对人的尊称,而是指脚底下、脚掌部分。例如在一些古籍描述人物外貌或者动作姿态时,如果提及“蹠”,往往是在聚焦于脚部的特征或者与脚部动作相关的情况。
2. 引申义
- 它还可以表示踩踏、践踏的动作。如“蹠实”一词,“蹠”在这里就是用脚踩的意思,“蹠实”表示把东西踩得很实在,也可形容土地等坚实的状态。从这个意义引申开来,“蹠”可以用于描述一种施加压力于地面的动作行为,这种动作往往带有一定的力量感。
- 在历史文化语境中,“蹠”还与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有关。“蹠”通“跖”,指春秋时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因为他领导的是底层民众反抗贵族统治的起义,在古代正史记载中往往被歪曲为“盗跖”。这里“蹠”字承载了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从一个普通的脚部相关的字演变成了一个具有特定人物指代的符号。
三、在语言中的运用
1. 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蹠”字偶尔会出现。例如在论述道德与行为规范时,可能会用“蹠”来表示一种违背正道的行为方式,就像“盗跖”所代表的反抗统治阶层的行动被当时的正统思想视为离经叛道一样。在描写战争场景或者劳作画面时,“蹠”字也可用来形容士兵冲锋时脚步的迅猛或者农夫在田间辛勤劳作时脚踩土地的状态。
2. 现代语言中的留存
- 在现代汉语中,“蹠”字虽然不再像古代那样频繁使用,但在一些书面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或者历史文化研究领域仍然会出现。比如在考古学报告中,如果涉及到古代人类脚印化石或者与脚部相关的遗迹时,可能会用到“蹠”字来准确描述。在一些古典文学作品的现代注释版本中,“蹠”字也会被保留并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的原意。
“蹠”这个字就像一把小小的钥匙,它打开了我们了解古代汉字构造、字义演变以及历史文化内涵的大门。通过对它的深入探究,我们能感受到汉字这一古老文字体系的博大精深。

※ 蹠的意思、基本解释,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蹠【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唐韻》《集韻》《正韻》
之石切,音隻。《說文》楚人謂跳躍曰蹠。《揚子·方言》楚曰蹠。自關而西,秦晉之閒曰跳。
又《廣韻》足履踐也。《史記·蘇秦傳》被堅甲,蹠勁弩。《前漢·揚雄傳》蹠彭咸之所遺。《註》蹠,蹈也。《楚辭·九章》眇不知其所蹠。《註》蹠,踐也。
又《淮南子·原道訓》自無蹠有。《註》蹠,適也。
又《玉篇》同跖。《戰國策》蹠穿膝暴。《註》蹠,足下。《淮南子·主術訓》則蹠蹻之姦。《註》盜蹠。
又《集韻》章恕切,音翥。義同。
又職略切,音灼。與趵同。跡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蹠【卷二】【足部】
楚人謂跳躍曰蹠。从足庶聲。之石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蹠)楚人謂跳躍曰蹠。見方言。从足。庶聲。之石切。古音在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