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形容春秋时期的四字成语

时间:2022-11-16 20:05:19 作者:趣历史 字数:14554字

比下有余

成语释义: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兵车之会

成语释义: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秉笔直书

成语释义: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伯玉知非

成语释义: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彩衣娱亲

成语释义: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城北徐公

成语释义: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吹箫乞食

成语释义: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董狐直笔

成语释义: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反复无常

成语释义: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匪夷匪惠

成语释义: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割臂之盟

成语释义: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管鲍之交

成语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鲍分金

成语释义: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季孟之间

成语释义: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九原可作

成语释义: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


犒赏三军

成语释义: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轮扁斫轮

成语释义: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灭绝人性

成语释义: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墨守成规

成语释义: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暮虢朝虞

成语释义: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


牵强附会

成语释义: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杀妻求将

成语释义: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望帝啼鹃

成语释义: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围魏救赵

成语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吴市吹箫

成语释义: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下里巴人

成语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先自隗始

成语释义:隗:指战国燕人郭隗;始:开始。以先任用我郭隗为开端。表示自我推荐。


阳春白雪

成语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郢书燕说

成语释义: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远交近攻

成语释义: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朝秦暮楚

成语释义: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郑卫之音

成语释义: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捭阖纵横

成语释义:捭阖,开合。纵横,合纵和连横的简称。以辞令探测、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与争取的手段。


纵横捭阖

成语释义: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
最读网